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车斌菌业有限公司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产品搜索 :

网站公告 :

网站公告: 全德国原件——液体菌种黑木耳全自动高速接种机(每小时8200包)面世了,自动插棒~自动接种~自动塞棉塞,接受预定!!!

产品展示

更多

联系我们

黑龙江尚志市车斌菌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车斌 总经理
电话:181 4569 7888
地址:黑龙江尚志市亚布力滑雪场
邮编:150623
微信:CBJY666888
邮件:chebinjunye@163.com
网址:http://www.chebin.net

首页 > 技术支持

液体菌种技术要领

    液体菌种生产技术在我国食用菌应用上已经20多个年头了,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产业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为工厂化生产提供了越来越可靠的技术依据。

   我们现在应用的液体菌种发酵罐是从工业、制药等大型发酵罐演变简化来的简单装置,一般由供气系统、过滤系统、升降温系统、停电自保系统、控制系统和罐体几个部分组成。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

一、 罐的清洗与检查

1、 清洗:              

⑴、 时间:每一罐做完之后,新的一罐做之前。

⑵、 目的:除去罐内所有污垢。

⑶、 方法:清水冲刷。

2、 检查: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有无渗漏,设备能否正常运转。

3、 煮罐:

⑴、 条件:

①、 新罐第一次使用时;

②、 上一罐染菌时;

③、 更换品种时;

④、 长时间不用时。

⑵、 方法:

①、 加水至试镜中线,扣上接种盖,微开排气阀。

②、 打开启动开关,进入灭菌状态,温度升到124℃时,计时,40分钟后,控制柜报警。

③、 关闭排气阀,关闭启动开关,闷罐20分钟,放水。

二、 培养基的制作

配方:按生产品种配制。 注:公司现有专用培养基。

1、 滤芯及无菌水的灭菌

⑴、 将进气管管口用8-10层纱布包好。

⑵、 选择容积是1000ml的广口烧瓶,加水750-780ml,盖棉塞,包牛皮纸。

⑶、 在压力是0.11-0.15MPa,温度121-126℃的条件下,计时60分钟。

三、 上料

将培养料加入培养器。

四、 灭菌

1、 培养料加入培养器后,扣上接种盖,微开排气阀。

2、 打开灭菌开关。

3、 当罐温升到124℃,计时30分钟。

五、 降温

1、计时结束,控制柜报警,通入循环冷却水开始降温。

2、并瓶:

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在火焰的保护下,将菌种并瓶。

六、 接种

1、 准备工作:并好瓶的菌种,火圈,95%的酒精,火机,手套等。

2、 接种过程:开大排气阀,当罐压降到接近于零时,迅速关闭排气阀,点燃火圈,旋开接种盖,在火焰的保护下,将菌种倒入罐内,把接种盖在火焰上烧一下,扣上旋紧,撤掉火圈,当罐压升到0.02MPa以上时,微微打开排气阀调整罐压,罐压调整在0.02-0.04MPa之间。

七、 培养

控制指标:

1、 温度:一般品种采用温度24-26℃培养;高温品种采用温度28-31℃培养.

2、 压力:0.03-0.05MPa。

八、 接袋

1、 生长周期:一般在液体罐内长好需要2-4天左右,此时菌液颜色变淡,菌球、菌液界限分明,菌液气味变淡了,取而代之的是菌丝的淡淡香味,菌球浓度70%以上就可以考虑接袋了。

2、 接种枪及接种管的灭菌:

⑴、 把接种枪枪口及接种管管口用8-10层纱布保好,外包牛皮纸。

⑵、 在压力是0.11-0.15MPa,温度121-126℃的条件下计时40分钟。

3、 接袋过程:

⑴、 取样,保证阀门畅通,在火焰的保护下,将接种管接到接种阀上。

⑵、 调整罐压在0.05-0.08MPa之间。

⑶、 打开接种阀,在接种室的无菌通道下接种。

(这里以黑木耳为例)液体菌种发好后随即进入下一个至关重要的流程,液体菌种转接菌包的过程,制作液体过程大家大同小异,但进了这一过程,却天差地别,有很多厂家包括科研部门都在这一关长期受到困扰,以至于无法突破,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原因主要有几方面;缺乏对黑木耳习性的了解,缺少对黑木耳栽培的经验,没有对黑木耳各方面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缺乏基本认识,特别是看似简单的菌包制作,其实奥妙无穷,很小的细节疏忽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不易觉察,比如说黑木耳菌包要求重量在2.2-2.4斤左右为好(以小袋为例)要求上紧下松,特别注意的是菌袋最关键的袋口部分,现在黑木耳小袋栽培(东北主产区)以插棒握口为主要生产形式,熟话说“病从口入”口部要求握入袋内5公分左右,(防止塞入的棉花与料面接触滋生霉菌)握口的方法主要是人工握口、握口机辅助握口(包括手动和电动)都需要人工辅助,和我公司发明的世界第一台黑木耳全自动握口、插棒、装筐系统,(发明专利,公司网站有视频)手工握口效果最差,握口机稍好,最好的就是全自动生产线,但它们都不能100%的完成理论上近乎完美的握口要求(握入孔内的塑料均匀一致,同时使袋口紧收)这一点对有效控制杂菌污染至关重要,但用什么手段使袋口在最后插棒的最后一道工序使之“修复”呢?于是我们又发明了多级变径菌棒(一级一级的有两个变径,液体菌种专用)它能非常有效的拉紧袋口并把没有到位的塑料刮送到技术要求点,并在培养料的中间两个部位形成两个“台阶”,有效截流液体菌种在菌袋孔洞的上中下位置均匀挂壁,(黑木耳菌包内有上下通透的孔洞,以利于上下透气,菌丝体只向袋壁横向生长,很快(吃透)菌袋,菌龄短,营养消耗少,出耳快、产量高、抗杂性强,容易出二潮耳。这种方法目前在众多工厂应用,效果斐然,也是目前黑木耳工厂化生产效果最好、最稳定的生产工艺。

 接种时要注意每接完每一筐菌袋都应迅速用干净的酒精棉先擦拭一下接种枪,然后迅速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再进行下一筐的接种,以此循环,在原理上讲,拔一根菌棒,接一袋种,堵一块棉塞是使单袋染菌率降到最低的最佳流程,但手工接种效率低,自动化接种机也在快速成型中,一旦成熟,将给黑木耳工厂化生产再填强劲动力。

 任何先进设备和现代化工厂都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工艺指导之上,工艺是技术人员经过长期艰苦实践总结出来的,技术人才的重要性远远重要于基础投入,经验技术是工厂之魂。近二十年的液体菌种生产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再先进的设备,再体面的厂房,再大的投入,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这些投入都是零,数不清的失败案例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技术人才永远比表面的硬件重要,他们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液体菌种设备即使发展到现在,其也是一个简易的装置,在液体菌种的生产中,有很多厂家的设备都可以做出合格的液体种子,其在生产中注意的是细节问题,也就是说液体菌种是一个针尖问题,在生产中细致入微,无所不疑,时时生变就是掌握它的要领,也是使其不断优化并迅速成熟的精髓思想。
   众所周知,液体菌种在生产中最怕停电,在一些经常停电和条件不好的工厂中时有发生,它给生产中带来的损失和给生产者带来的心里阴影是沉重的,经过八年左右的努力终于我们发明了停电自保系统,使停电问题彻底成为历史,在生产中为工厂挽回了很大损失,解决了操作人员心中的一块心病。液体菌种大规模生产中还有一个看起来很奇怪的现象,很多工厂在大规模生产中成品率始终摇摆不定,无法精确掌控。揪其深层原因,经营者过分重视表面的东西,比如着重与建多少平米厂房?引进了多少先进设备?穿着多干净的工作服?走过多少道风淋室?我们的地面多么熠熠生辉?引进设备时只注重加工企业规模的大小,办公室是否豪华,这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你更应该关注你引进了具有经过多少年检验的生产工艺,邀请来了具有多少年实战经验的技术人才,在液体菌种高科技光鲜的外衣下隐藏的那些难以觉察的杀机你洞悉并解决了多少?人才当先,很多工厂本来条件极好,但最终却由对食用菌水平不高的人掌握,结果变成了大工厂小作坊(没有通过广泛了解,市场招聘,而是通过熟人介绍先入为主把人才当专才)在我了解的很多工厂里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在这个问题上本末倒置可能成功吗?不失败反倒是一件怪事。

一个真正成熟的生产工艺,检验它的唯一标准不是看哪些企业宣传的好,而是要看效果和其是否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其是否同时具备了高度的合理性和理论上的前瞻性。液体菌种在生产中对技术人员素质、工厂各方面条件都有要求,其中有一个问题尤其突出,就是接种后的培养问题,条件好的工厂可以培养间空气净化(但其使用成本高)一般条件却又有能力大量生产的工厂居绝大多数,他们的养菌室没有空气净化设备,但却完成了同样甚至更多的菌包生产任务,菌包一旦污染,特别是遭受琏孢霉的污染后,就如梦魇一样挥之不去,以至于最终无法控制,整个产业几乎素手无策,到目前也是一个通病。目前解决方法主要是寄托于药物,现在解决的众多方案中其实都是试图通对养菌环境的处理而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但效果甚微,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做了那么多却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答案只有一个,出发点错了,霉菌挥之不去不是它不能被清除,而是我们制造了一个根本就不能有效清除它的环境,我们虽然无奈,但我们一直在应用,所以霉菌一直如影随形,理所当然的事情。能不能大胆一些,逆常规、概念性的改变常规培养室的设计方案,即可以不用药,又可以让霉菌无法在培养室里遁形?让我们的培养室每一年都是新的。